20日,杭州城不少初中学校就已经让初中三年级毕业生上交《各类高中招生志愿表》的草表。填报志愿是一项专业性强、技术含量非常高的活,没名师指导即使是父母都已经为孩子的前程进行过反复思量,但内心一直感觉到不踏实。据某位父母透露:我的孩子这几次的模考排名忽上忽下,我真不了解该如何给他填志愿?假如把孩子的志愿填高了,或许会给中考后的录取导致困难;假如把孩子的志愿填低了,或许会把孩子的中考分数浪费了。父母的心态总而言之就是一个成语:患得患失。
那样怎么样才能适当的填好中考志愿?如何把握志愿梯度呢?针对父母最关心的问题,杭州教育局高中处的负责人告诉父母如此三条填志愿的规律,供父母参考借鉴。
1、考虑学生最大概率的排名。
什么是最大概率?这是指学生在整个初中阶段或者是初中三年级学年,期中、期末等要紧考试的排名一般处于年级的什么部分,这就是学生考试的最大概率,父母不要太在乎孩子超水平的发挥或者是超差发挥的那次,而是需要一个最大可能性,这是相对客观的。
2、征求班主任或任课老师的建议。
哪个是最知道考生学业水平的人?并非父母,而是班主任或任课老师。因此,父母可以征求一下班主任和任课老师的建议,请他们比较客观地剖析孩子的学业状况,再综合近期几年学校的升学比率,如此就能对孩子的志愿填报有一个明确的方向。
3、剖析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志愿。
父母要剖析孩子的情绪和性格,若是对重压比较敏锐的孩子,容易出现考试上的情绪波动,那样就不要给孩子过高的志愿重压;相反,若是抗压能力好的孩子,那样父母可以让他去冲一冲,搏一搏。
除此之外,父母还需结合去年本市中考的第一批录取学校最低分数线,进行剖析。通常来讲每年每一个学校的最低分数线不会有太大的波动。所以往年各校的最低分数线是比较有参考价值的。